
近日,一场由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的口腔知识科普义诊志愿者活动在临沂市一社区举行。这支由大学生组成的“护齿先锋口腔宣讲团”是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志愿服务团中的代表之一,也是该校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的缩影。
近年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扎实推进思政育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精心培养学子专业知识的同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用沂蒙精神感召青年。得益于沂蒙老区这片红色革命热土,学校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利用资源优势,凝练学校特色,着力打造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校园,使数万医学学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深挖红色资源 沂蒙精神进课堂
“针儿密(呀)线儿长,一针一线纳成行,做好军鞋送前方,妇救会的姐妹们支前忙……”这是沉浸式红色小戏小剧《妇救会》的演出现场,也是近年来临沂这片红色热土弘扬沂蒙精神的写照。扎根于沂蒙大地,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挖红色资源,将沂蒙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感悟沂蒙史,传承沂蒙魂,牢记沂蒙情。
思政教学,现实理论至关重要。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沂蒙精神进课堂”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以沂蒙精神新内涵引领课程建设,实施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深挖专业课程中的红色元素,完成7个省级特色专业120余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编制,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与教学比赛。《沂蒙颂歌永流传》等作品入选2023年临沂市“百堂精品党课”。
学校还邀请专家、草根宣讲团成员进校宣讲,开展医学技能大赛、“饮水思源”演讲比赛、“医学知识思维导图”竞赛,投资百万元新建扩建罗生特事迹展馆、法德华事迹展馆,开展现场教育。
扎实的理论研究,多样态实物实景教学,将沂蒙精神融进课堂,效果显著。
传承沂蒙精神 思政育人重实践
思政育人,内容上要引导,方法上要灵活,实践上要行动。高校思政育人,不仅要坚持讲好道理,更要注重社会实践。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思政“小课堂”拓展为理论课堂、社会实践课堂联动“社会大课堂”,开门办思政课,在方法上“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禁毒防艾·健康相伴”“鲁喀支教”“大学生周末诊所”……一个又一个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接续开展,在服务人民中践行沂蒙精神,其中“禁毒防艾·健康相伴”志愿服务项目2022年度获团中央表彰,活动育人效果显著。
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一个实践育人教学品牌项目,“大学生周末诊所”送医送药到户,进社区做义诊,开展医学知识科普、公共卫生知识宣讲活动,真正打通了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赋能基层医疗 思政教育见实效
医疗人才是健康农村建设的支撑。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加强医学伦理道德教育,赋能基层医疗。
学校成立生命伦理与卫生法学研究中心,举行“感恩无言良师”仪式,组织全体学生面向捐献遗体的志愿者默哀致敬,增强医学生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和职业伦理道德。
紧盯政策导向,精准靶向发力,把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每届新生入学,在“开学第一课”上,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大学生关注基层医疗,鼓励大学生深入一线支教、支医,扎根西部、奉献基层。思政教育扎实有效,培养了13万余名基层医疗人才。
守好理论主阵地,拓展社会大课堂。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挖红色资源,传承沂蒙精神,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让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筑牢思政育人渠道,打造出一堂堂生动立体、富有生命力和引领力的“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