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清华大学:引领文明新风 促建一流大学 多措并举创建文明校园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19-03-21

走向新百年的清华,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凝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传统

和文化气质。学校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局性的突出位置,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

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积极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近师生、生动多样的文明校园

创建活动。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价值引领


学校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培养引导学生“又红

又专、全面发展”。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2016年底,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校党委书记陈旭专门介绍如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打造又红又专的引路人”。2017年,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

要讲话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着力完善“三全育人”的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率先实现本科生4门思政课登陆慕课平台


不断改进共青团工作,结合学生实际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持续开展“行健新百年,共筑

中国梦”主题教育。



成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办公室,大力建设“清华思客”“清马来了”“党建MOOC”

等思想理论平台,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健全体系机制


学校党委把握发展方向、决定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

长负责制。


领导班子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自觉增强“四个意识”,严格保证校党委理论学习中

心组的学习数量和质量。


制定实施党建“十三五”规划,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开展各单位党委书记、党支部书

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并实施后位约谈。每年举办教工支部书记研讨班、新任支委

培训班和优秀支部书记学习研讨班,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建

设全面长效、覆盖广泛的理论宣讲团,推动基层理论学习。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当好学生引路人


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


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举办教书育人研讨会,

办好“大学精神与文化”研讨班,组织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不断创新师德教育

的形式和载体,并健全师德建设年度评议、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及时

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的制度机制。




培育高雅先进文化,涵养道德品行


制定《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从文化研究、文化教育、文化实践、文化传

播和文化环境、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凝练出清华精神与校史研究、文化素质教

育课程提升、“好读书”系列主题活动等19项重点任务。


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文明礼仪教育,坚持开展“一二·九”系列文

化活动、英烈祭奠活动、“紫荆文化月”活动,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



设立基金支持校园原创音乐、舞蹈、话剧等,创排反映“两弹元勋”邓稼先事迹

的话剧《马兰花开》,已覆盖校内外8万多观众。



打造和谐校园环境,浸润隐性教育


科学规划校园,优化功能布局,不断提升校园景观品位,建立有利于多向学习交流的

公共空间。


完善校园安全管理,针对重要活动及节假日,及时做好预案应对;通过课程讲授、开展应急

演练、举办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日和“11.9”宣传周、推出“安全形象大使”等,加强安全教

育,打造和谐校园。


率先提出建设融“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于一体的绿色大学,绿色社团、实

践、竞赛活动每年吸引上万人次参与,十年来累计承接2000余项绿色项目。清华园有20

余万株乔灌木,绿化覆盖率达55%。



实施全球战略,营建以中华文化为主导、多元文化和谐共生、适宜中外师生和谐相处

和高端人才成长发展的国际化校园环境。



建好用好活动阵地,唱响舆论主旋律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层层压实讲座论坛研讨会、各类

校园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责任,加强对学生社团协会的管理。


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单位,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大优秀

内容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打造风清气朗的网络舆论空间。


清华大学将一如既往地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点,切实提升校园文

明水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